查看原文
其他

楞严经讲解200:见性开悟就是一直薰习一点一点突破,用耐性等待因缘,就是这样

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-11-03

凡有言谈皆无实义,用嘴巴或文字说法,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,万不可执著于文字,误了自己!

七大即如来藏性、周遍法界12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m0506tkxeyj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慧律法师《大佛顶首楞严经》讲座视频:

楞严经  七大即如来藏周遍法界 12

(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!)

 

凡此[皆是]凡外权小依第六[识心]所作之妄想[分别]周遍[][]量,[但有]虚妄名相[言说,都无实义]。最近的报纸登的,我们的精神病愈来会愈多,因为以前农业时代,生活比较单纯,譬如玩玩陀螺,女孩子玩玩绳子,或者是橡皮筋,以前我们看小女孩爱跳皮筋,男孩子玩足球。现在不一样,现在孩子没的地方出去玩,因为人口太多,爆炸,人都住在都市里面,人与人几乎没有什么感情。有的住了十几年,对面那个住的是谁还不知道,老死不相往来,也不问;我家没有着火就好,管你家是什么。所以,现在的人没有什么人情味,小朋友也没地方玩,而且整个生活的方式也改变了。像以前的人都是八点就去睡觉,以前只要电视出来[报告新闻],阿妈一定去睡觉。她能够活到八十八岁也很不容易。现在不一样,现在晚上不睡觉,你看现在的人,他会突然的暴毙,就是太劳累了,肝脏都没有休息。那个年轻人怎么一下子死掉?肝癌!肝硬化,不睡觉,肝一定完蛋!阴阳颠倒!所以,现在的人不得忧郁症也很难,心理不出病也很困难!

因为物欲太强,生命不单纯,生命不单纯他就一直追求,这个识心就强大的执着,然后一直分别。所以,不幸的生命观就一直显现,到最后活不下去就自杀!现在自杀仍然列为十大死因的前面几个位置。我讲到这一段最主要就是说,如果你有因缘把这个佛法传达出去,无论出钱出力,或者是亲朋友好友给他一片DVDVCD,印两本书给他看也好,只要有这个因缘,就也许可以救一个人的生命。救人一命,胜造七级浮屠,比你做任何功德都大!佛法有时候一句话会救一个人,一句话会救整个家庭,这个是很重要的。

6.根大即如来藏性周遍法界。

经文,[阿难,见觉无知,因色、空有。如汝今者在祇陀林,朝明夕昏,设居中宵,白月则光,黑月便暗,则明暗等,因见分析。]注释[见觉无知][],即见根。在此即代表六根之见、闻、觉、知、尝、嗅六种性能。[],觉性。此处之根非指扶尘根,而是八识之见分映在六根者。故此六根之觉知,为因尘而有,是故无有能、所,随缘幻现而已。[因色、空有]因对色与空二境而现有。[设居中宵][],假设。[],在。[中宵],半夜。假如在半夜的时候。[白月则光]白月之夜则见有光明。 义贯[阿难,见]根之[]性本身实[][]及所知之别,乃[][色、空]等尘境而[有。如汝今者在祇陀林]平常所见,[][]亮,[][]暗,假[设居][中宵](半夜之时),[白月]之夜[]见有[]明,[黑月]之夜[便]见昏[暗,则明][暗等,因见]性而得[]明清[]

诠论:以上所明为地、水、火、风、空五大。这节是讲根大。诸经通常讲六大,即地、水、火、风、空、识,本经则再加一根大,成为七大,则更加圆满。因为地、水、火、风、空是色法,也是尘,故主要是无情的外色,本经为重究竟解脱及圆通,故特立内色之根大,如是于七大中,根、尘、识三者皆圆备明析;否则若是只有六大(地、水、火、风、空、识)则便在前五大中之色法里,含摄了内、外色,如是于阐示六根圆通时,较不周备。又,此根大,亦有称为[见大]者,盖为以见根统摄其余,故以为名;然依蕅益大师言,见大是旧科之名,新名则为根大,似较明白,故从之。叫做根大即如来藏性周遍法界,所以,根大即是见大,见大即是根大,这二个只是新旧翻译不同而已。

经文,[此见为复与明暗相并太虚空为同一体?为非一体?或同、非同?或异、非异?阿难,此见若复与明与暗及与虚空元一体者,则明与暗,二体相亡,暗时无明,明时无暗;若与暗一,明则见亡;必一于明,暗时当灭,灭则云何见明见暗?若明暗殊,见无生灭,一云何成?] 注释,[则明与暗二体相亡]:[],递也,代也。明与暗二体是递相而灭,互相嬗递的。[必一于明][],同也,动词。若言见性一定是和明尘为一体者。[若明暗殊,见无生灭,一云何成][],一体,指明与暗成为一体。如果说见性是与明暗殊别,因而明暗虽有生灭,而见性并无生灭;若如是者,则见性为与明暗成一体之说怎么能成立呢?

义贯:[此见][为复与明暗][相并太虚空为同一体]呢?抑[为非][一体?或]者是亦[][非同?或]是亦[][非异]呢?[阿难,此见][若复与明与暗及与虚空元][一体者,则明与暗二体]为递[][],互相嬗代,因此若[暗时][无明],若[明时][无暗],(不可能明与暗同时出现;明暗若不同在,则不能说是一体;结论:因此说见性为与明、暗、虚空三者同一体,不能成立。)退一步而言,[]言见性为单[与暗]相为同[]体的话,如是则[]相现时,[则见]性应随暗相之离去而[](然而事实不然,暗相去时,见性从未随之而亡,因为暗去明来之时,仍能见明;结论:故知见性不去。)  []言见性为[][于明]相,则[]相来[]见性[]与明同[],若见性有[灭,则云何]复能[见明][见暗]呢?(结论:因此说见性为与明相一体,不能成立。)[]言见性与[明暗]二相,体有[]别,因而[]性并[无生灭],若如是者,则见性与明暗为[]体之说[云何][]立呢?(结论:故知言见性与明暗殊别,不能成立。)

经文,[若此见精与暗与明非一体者,汝离明暗及与虚空,分析见元,作何形相?离明离暗及离虚空,是见元同龟毛、兔角;明、暗、虚空,三事俱异,从何立见?] 注释,[见元]即见精。[明、暗、虚空三事俱异,从何立见][],离异,分开之义。[立见],成立见性之事。如果将明、暗、虚空三者各自分开,不聚在一处,这样怎能成立见性之事呢? 义贯:[][][][精与暗与明][非一体者],那么[]试着[][明、暗及与虚空],而去[分析]此能[][],看看它到底[作何形相]呢?事实上是,若[][][][暗,及离][虚空,是][][元同][龟毛、兔角],本无所有(以有所见的明暗等尘,能见之性方得显现。)又,若[明、暗、虚空三事][][],而不聚合,则[从何]而得成[]能见、所[]?之事?(结论:故知言明暗与见精非一体者,不以成立。)

经文,[明暗相背,云何或同?离三元无,云何或异?分空分见,本无边畔,云何非同?见暗见明,性非迁改,云何非异?] 注释,[明暗相背,云何或同][相背],相反。[或同],或,有时;有时而同,亦即:也有相同的时候。明与暗二者之性本即相反,互相陵替,怎能说见性与明暗二者有时而同呢?[离三元无,云何或异][或异],有时而异(也有相异之时)。见性若离于明、暗、空三者,原无独立之见,故怎能说见性与此三者有时而异呢?[分空分见,本无边畔,云何非同][],分析。若分析空与分析见,则发现二者本没有什么边畔疆界,找不到界线,各自既无疆界,怎可说见与空非混同呢?因为没有界线。[见暗见明,性非迁改,云何非异?]见暗与见明之时,明暗二者互相陵夺(侵凌劫夺),然见精之性并无迁改,云何可说见性与尘是[非异]的呢?

义贯:再者,[][]二者之性本[相背]反,互陵互夺,[云何]能说见性与明暗二相有时[或同]一相。然[]于明、暗、虚空[][元无]独立之见可得,[云何]而得说见性与此三尘之相有时[或异]?若[][][][],则可发现见与空二者[本无边畔]疆界可得;若无疆界,即无自体,[云何]可说[非同]?然而[见暗][见明]之际,明暗二尘虽互相陵夺,能见之[][][][]易,如是则尘与见,一变、一不变,[云何]可说尘与见[非异]呢?

经文,[汝更细审,微细审详,审谛审观:明从太阳,暗随黑月,通属虚空,壅归大地,如是见精因何所出?见觉空顽,非和非合。不应见精无从自出?] 注释,[壅归大地][],塞,不通之义。壅塞不通之性是归属于地大的。[见觉空顽,非和非合]见精是有知觉的,而虚空则是顽钝之尘,体性各自不同,故实不能和、也不能合。 义贯:[][]加详[细审]察、[微细][][]察、[审谛审观:明]相是[从太阳]而来的,[]相则为[随黑月]而有,[]相是[][虚空]之性,[]塞不通之质碍则[]属于[大地]之性。在这四者这中,没有一个是有能见之功的;那么,[如是见精][因何][所出]呢?此四者各自既不能生见精之性,而[]精为有知[]、虚[]是属[]钝之尘,体性各自不同,二者[][和、非][]。(故知见精非从和合而有。)(既然明、暗、通、塞各自单独不能生见性,彼此和合时亦非能生,则)[不应][见精][][]来、无因而[][]生的吧?

经文,[若见、闻、知,性圆周遍,本不动摇。当知无边不动虚空,并其动摇地、水、火、风,均名六大,性真圆融,皆如来藏,本无生灭。阿难,汝性沉沦,不悟汝之见、闻、觉、知本如来藏,汝当观此见、闻、觉、知为生为灭?为同为异?为非生灭?为非同异?] 

义贯:[]根大之[见、闻]、觉、[]、尝、嗅等六精之[性,圆][周遍]十方法界,[本不动摇]生灭,[当知无边不动]不摇之[虚空,并其][动摇]相之[地、水、火、风,均][][六大]之属,其[性真]常、[][]贯无碍,[][如来藏]本体,[本无生灭]动摇来去之相。[阿难],但是[]之心[性沉][]溺于权见,无有真如,因而[不悟汝之见、闻、觉、知]等六精之根性,[本如来藏];今[汝当][][此见、闻、觉、知]之性,[][][][灭?为同]于前五大?[为异]于前五大?抑[为非][生灭]?或[为非][同异]

经文,[汝曾不知:如来藏中,性见觉明,觉精明见,清净本然,周遍法界;随众生心,应所知量。如一见根,见周法界,听、嗅、尝触、觉触、觉知,妙德莹然,遍周法界,圆满十虚,宁有方所?循业发现。世间无知,惑为因缘及自然性。皆是识心分别计度,但有言说,都无实义。]

注释,[汝曾不知][],乃,竟然。[性见觉明]如来藏性所现之见根,其觉体本明。[觉精明见]此本觉之见精乃是妙明之真见。[尝触]:即舌根尝味之触。[觉触觉知][觉触]为身根知觉之触。[觉知],指意根之知。 义贯:[汝曾不知]:众生本具之[如来藏中],如来藏[]所现[]根其[]体本[],而此能[][]乃妙[]之真[],究竟[清净],从[][然,周遍法界],故能[随众生心]之优劣,且[][所知量]之大小,而现其如来藏中幻化之根大。[]此六根大中之[一见根],其[]性即本[][法界],如是耳之[]闻、鼻之[]、舌根之[尝触]、身根之[觉触]、及意根之[觉知],[]用之[]、光[][然,遍周法界,圆满十][]空,[宁有]一定来处之[方所]?实乃九法界众生各[]其本[]而开[][]如来藏中如幻业报之根大。然而,[世间无知]权小之人,将根大[惑为因缘]和合所生之性,[]外道凡夫惑为无因自生之[自然性],凡此[皆是]依第六[识心]所作之妄想[分别],周遍[]着测[度,但有]虚妄名相[言说,都无实义]

7.识大即如来藏性周遍法界。经文,[阿难,识性无源,因于六种根尘妄出。汝今遍观此会圣众,用目循历,其目周视,但如镜中,无别分析。汝识于中次第标指:此是文殊,此富楼那,此目犍连,此须菩提,此舍利弗。]

注释:[识性无源][],出生之源。识大之性并无所生之源,亦即,并无一法为能生识大者。[因于六种根尘妄出][六种根尘],即六根六尘。识大之生,为由于六根与六尘为缘,虚妄有生,如幻而现。[其目周视,但如镜中,无别分析]你只要用眼睛向周遭环视一遍;但只是看就好,不要再加任何判别,就好象你用镜来照一样:用镜照时,镜只现像,不作分别,亦无选择。[汝识于中次第标指]:可是上面只是第一步,这种[光照而不作分别]的状态不会维持太久,很快而且不思议的,你的诸识就会开始依你的所见而运作,进而作种种分别。因此现在你就依所见的次第,一一判别标指出,你所见者为何物、或何人。

义贯:[阿难],六[]之了别[][]所生之[](识非任何一法所生),乃[因于六种根][]为缘,幻[]而现[](尘有则有、尘无则无)。[汝今遍观此会]中之[圣众],你试[用目循][]览,[其目][]围巡[]之时,[][如镜中]所现一般,[][]作判断[分析]。(此是以目览物时之第一念心,于心中但现其像,无有判别分析,然而于第二念心起时),[]之眼[]便会不思议地[][]跃然而起,因而得依所见之[次第]而作判断、[标指]出所见诸像为何人,如判别出[此是文殊,此][富楼那,此][目犍连,此][须菩提,此][舍利弗]等。

经文,[此识了知,为生于见?为生于相?为生虚空?为无所因,突然而出?阿难,若汝识性生于见中,如无明、暗及与色、空,四种必无,元无汝见,见性尚无,从何发识?若汝识性生于相中,不从见生,既不见明,亦不见暗,明暗不瞩,即无色空,彼相尚无,识从何发?]

注释,[为生于见?为生于相?][],指见根。[],指尘相。[四种必无][四种]指明、暗、色、空。[明暗不瞩,即无色空][],看。若明与暗都看不到,即无色与空之分别。义贯:[此识]之能[]别觉[]之性,[为生于见]根中?[为生于][]里?抑[为生][虚空]?或[为无所因,突然而][]的?[阿难,若汝][识性][生于见][],然而[如无明、暗及与色、空],此[四种][必无]的话,则[元无汝][]根可成,如是则能[][性尚无,从何]而能[][]来呢?(若无尘,则无所见之尘;若无所见之尘,则能见之性亦不生;既连能见之性都不生,怎能有识于中生起?结论:因此可知,识非生于见根之中。)[若汝][识性][生于][][],而[不从见]根而[],如是,以无见根,则[既不][见明]相,[亦不][见暗]相,若连[明暗][][]视,[即无色][]之分别,如此则[][相尚无]从分别确立,则[]为当[从何][]呢?(结论:故知识大非生于尘相之中。)

经文,[若生于空,非相非见,非见无辨,自不能知明、暗、色、空。非相灭缘,见、闻、觉、知无处安立。处此二非,‘空’则同无,‘有’非同物,纵发汝识,欲何分别?若无所因,突然而出,何不日中别识明月?汝更细详,微细详审:见托汝睛,相推前境,可状成有,不相成无,如是识缘因何所出?识动、见澄,非和非合,闻、听、觉、知亦复如是。不应识缘无从自出。]

注释,[若生于空,非相非见][非相],非是尘相。[非见],非是见根。如果说识是从空而生,然而虚空既非是尘相,又非是见根。[非见无辨]既然不是见根,既无辨别之性能。[非相灭缘][非相],非有相,指空不是有相之物。此言:而且空也不是相,既不是相,则如同灭了所缘之境;所缘之境既灭,即无所缘境。[见、闻、觉、知无处安立][见、闻、觉、知]是能缘之根。若无所缘之境,则能缘的见、闻、觉、知等根,即无处安立。因为[能缘之根]是缘[所缘之境]而起的。[处此二非,空则同无][二非],即非相非见(此指虚空为非根、非尘)。虚空既然非根、非尘,处在这样二者俱非的情况下,等于与无物相同;既是如同无物,则如何能生识?结论:故知识不从空生。[有非同物][],即使有;此指虚空纵使有相。即使辩说虚空还是有其相貌,但虚空之相到底还是非同于任何一物,并非如其他物一样有具体的存在。[识动、见澄][见澄],见性是澄寂的。此言,识之性属于动的,而见根之性因为无分别,所以是属于澄寂之性。

义贯:[]言识为[生于][],然虚空既[]所见之尘[]、又[]能见之[]根,若[非见]根即[][]别之性,如是[自不能][知明、暗、色、空]等相。又空既[][],则如同已[][]之境,(亦即无所缘境),若无所缘境,则能缘之[见、闻、觉、知]诸根即[无处安立],因此无从生识。虚空既是[][此二非]的情况下(既非根、又非尘),则能生之[空则][][]物(又焉能生识?)若辩说空仍是[],然而此有又[非同]于一般有实体之[],因此[]使它真能[][汝识],此识体亦是空无一物,识体既空无一物,[]其如[何分别]了知?(结论:故知言识从空出,不能成立。)

[]言识大为[无所因,突然而出]生的话,为[何不][日中]之时[别识][明月]之相?(结论:故知言识大为无因而生,不能成立。)[][][细详]察,[微细详][]察;能[]之根乃[][]之眼[],而所见之尘[][]属于现[][],在此等前境之中,[]构成形[]的则[][]相之色,而[]能成就形[]的即[成无]相之空,[如是][][]究竟[因何所][]呢?(结论:故知根、尘、色、空单缘皆非能生)。又[]之性属于[],而[]根之性,以其无分别故,属于[]寂之性,一动一静,两者体性不一样,故[][和、非][],如是[闻、听、觉、知]等五根之性[亦复如是],均非因缘和合之性。(结论:故知识大非从因缘和合而生。)根、尘、色、空单缘既不能生识,多缘和合亦不能生,则更[不应][识缘][][][自出]。(以有因尚且不生,无因则更不能生。结论:故说识从无因而自然生,不能成立。)有因尚且不能生,他在强调什么?强调空无自性,根跟尘都空无自性,根尘所引出来的识也是无自性,无自性就是绝对的空。

经文,[若此识心本无所从,当知了别,见、闻、觉、知,圆满湛然,性非从所,兼彼虚空、地、水、火、风,均名七大,性真圆融,皆如来藏,本无生灭。阿难,汝心粗浮,不悟见闻,发明了知,本如来藏。汝应观此六处识心,为同为异?为空为有?为非同异?为非空有?]

注释,[性非从所][从所],从因缘和合所生。识大之性本圆满湛然,非从缘合所生。[汝心粗浮,不悟见闻][]则不细,[]则不深,故不能细思深思,因而不能悟了见闻等识之性本净。 义贯:[若此识心本无所从]来,则非和合而有;[当知][了别]之识与上所说之[见、闻、觉、知]之性,同样是[圆满湛然],故知其[性非从]缘合[]生,故此识大[兼彼虚空、地、水、火、风,均名][七大],其[][][][]通,[][如来藏]本体,故[本无生灭][阿难],以[汝心粗][]浅,不能细思深观,是故[][][见、闻]等识之性本净,是故不能[发明了知]此一切法之体[本如来藏],更无别物。[][]详细谛[观此]眼耳鼻舌身意[六处][识心],究竟[为同、为异]?(若言是同,则六用差别,故不得言同;若言是异,则元是一精明,云何是异?)[为空、为有?](若言是空,则它实在现出有了别之作用,故不得言空;若言是有,则识体全无形相可得,故亦不得言有。)[为非同][异?](若说非同,则诸识原本一体,故不得说非同;若说非异,则六用又各殊别,故亦不得言诸识非异。)[为非空][有?](若言非空,然诸识若离于根尘,本无所有,故非非空;若言非有,则诸识实现出能分别诸尘境界,故知亦不得言非有。)——[是故诸识之性,不得言同、言异;言空、言有;亦不得言非同、言非异;或言非空、非有。诸识体性乃离于此等名相言说戏论境界,乃如来藏妙真性。是故汝今应速疾当下放下这一切愚夫言说思议戏论,方能契入无戏论了义第一义谛。]真理没有标签就是这个道理,真理毕竟空,不能贴上任何标签。

经文,[汝元不知:如来藏中,性识明知,觉明真识,妙觉湛然,遍周法界,含吐十虚,宁有方所?循业发现。世间无知,惑为因缘及自然性,皆是识心分别计度,但有言说,都无实义。]

注释,[性识明知]性具之识即是妙明之真知。[妙觉湛然][妙觉]指其性。[湛然]指其体。其性微妙觉了,其体则湛然常寂。[含吐十虚][],现也。含裹吐现十方虚空。 义贯:[汝元]不悟真理故[][]:众生本具之[如来藏中,性]具之[]即是妙[]之真[],本[][]即是性[][],其性微[妙觉]了,其体则[湛然]常寂,[遍周法界,含][][][]空,(既然如是遍法界、虚空界,则)[宁有]一定点来处之[方所]?实乃九法界之众生皆各[]其本[]而开[][]其如来藏中幻化业报之识大。然而[世间]二乘、权教之人,以不悟故[无知]、而将识大[惑为因缘]和合所生,[]外道、凡夫惑为无因之[自然性];凡此[皆是]依第六[识心],妄想[分别]周遍[][]量,[但有]种种虚妄名相[言说]戏论,[都无实义]

因为我们常常接到电话、传真,需要《楞严经》的课本或教材。因此我们很辛苦的把《楞严经义贯》浏览一遍,最主要的是有字幕,这样没有课本的人可以把字幕当作课本。在这里必须要稍微作一个说明,成观法师所写的《义贯》跟圆瑛法师的《讲义》,他所诠释的有某些它的角度是不一样,但是,都符合佛义,稍微略有差别。所以,我就尊重跟保留,如果有必须改动的我会告诉你,或者是某些地方是怎么样写错了,就是要改掉。《讲义》里面有某一些东西它的见地上还是不够透彻,这个绝对不是说我们批评长老,不是这个意思。

那个时代,我们看的是注解,原文大家都不敢动,因为是佛说的;自古以来,注解《楞严经》有不少本,把它合起来不下十几种,有白话文、近代人、古代、明朝、清明、民国以来的都有一些。但是,我看了这么多《楞严经》注解,就是圆瑛法师《楞严经》写得最好,最详细,切入重点不哆嗦,所以,我们采取他的注解。这本《楞严经》义贯是后来才出来的。因为现代人看文言文很难,就像有位居士讲的:那个文言文真的是很难,这个听起来就知道是很难。所以,我们在这么艰涩的《楞严经》,义理这么深远,而且又是这么重要,[开慧的楞严],如果不找那个很好的注解,研究下去有时候会误人子弟的。你要接受这个注解,弘法的人、讲经的人一定要有慧眼,能够判断这本注解是不是有相当的正面、是不是符合佛陀的正法。

我就觉得这本讲义,还有义贯如楞严经鸟之双翼,展翅而飞。为什么为本《楞严经》我需要这样子呢?是为了下一代着想,下一代的人,不是我们这个年龄的,说实在,我们以前四书五经、古文观止统统要倒背如流。我们以前是考孔孟的思想用默写的,一直背!联考就是这样子,现在不一样,现在多了,网络、电子、各个的工程学,不一样,所念的不一样。这本《楞严经讲义》五十年前的人看没有问题,五十年后的今天要看这本讲义,有相当的困难度!这本《楞严经义贯》出来,喔,写的顶好,特别好,又把它贯穿起来。大家《讲义》给一次机会,我详细的讲;《义贯》再给一次的机会。如果说:师父!这两次机会我都听不懂,怎么办?那就给第三次机会,第三次就是等,就是将来VCDDVD出来,你就在家里放着慢慢看,慢慢看的时候也有困难度,因为不懂的地方还是不懂,因为那一点还没有突破;修学佛道就是一点一点一直突破,那个关节还是没有办法打通,你在这里看不懂回去还是看不懂。如果你打通,你看还是看得来,所以这个见性开悟就是一直薰习,然后等待,就是这样,没有办法说哪一个法可以让你一蹴即成的。

现在人修行急,急就容易着魔,带惑见瑞相不能了生死的。我们惑没有断,见思惑没有断、尘沙惑没有断,根本无明没有断,一心一意就一直想看到阿弥陀佛、西方三圣,印光大师说:就凭这个想见佛的念头,如果经教不通,心性不明,很容易就着魔!为什么?它是妄,你要见到西方三圣是清净心、念佛的真正的愿力,自他融合,佛心、已心清净心,完全融入,很自然的见到西方的圣境、阿弥陀佛。同时,念佛的人见到这种境界还不能说,还不必夸耀、还不能执着,因为这个跟了生死是两码事。见到佛,给你一点好的讯息,不错;给你一点感应,不错;给你一点瑞相、给你有信心,很好,你到这个地方受用就好。修净土法门的人一定要了解,它的根本道理还是要回归心性,在心性上或者是经教上,一定要好好的用功。不要每天一直想要看到阿弥陀佛、想要见到西方的圣境,见不到的时候,你就会生病!

有一个人,每天不眠不休的拜佛,他看了净土法门,一心想要见佛。我说:这个愿力很好,不是坏事。他修行超越他的体力了,饭也不吃,感冒药也不吃,他认为拜佛有信心就很好,但是,人不是钢铁做的。后来有一次重感冒倒了,两种病症同时病发,一、重感冒,二、重度忧郁症病发,因为身体承受不了,日夜颠倒。然后他一直不想看医生,我要见佛,发疯了,男众送精神病院。佛法本来是要救人的,但是因为没有善知识引导,一直用自己的方法,而且是错误的,硬拼,用体力硬干,不懂得用耐性要等待因缘。不接受善知识的指引,硬干;同时着相而求。师父!极乐世界不是求生吗?我说那个[]字是相应的意思,你有所求,佛要能感应啊,你现在把自己搞得又病苦、又烦恼,为什么?你没见性啊,不听经、不闻法、硬干的,然后烦恼用力压着,拜到使自己疲劳,暂时没有妄念;可是并不是没有妄念,你是拜到体力很累,让自己暂时没有一点思想,妄想还是在。所以,精进很重要,方法、手段要正确,要了解空性的道理。

在这里告诉诸位,修净土法门要有的态度是什么:经教悟明,心性也开,豁然开朗,同时念佛,而念的佛,不求任何的见不见,就是这样念。如果你妄想多,用观像念佛,观这个像在你前面,西方三圣摆在前面就看着佛像念。有一种叫观想念佛,观想念佛比较困难,因为境细心粗,佛的相太微细,佛有八万四千好,一一好八万四千光明,你没有办法,这怎么观啊!所以,观像念佛比较容易,西方三圣摆在前面看一下,就像忏公教的:看一下五秒钟,印象映入你的眼帘,再拿起念珠: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,眼睛再睁开一下,就是重复的像照相机:啪!看一下,五秒钟、十秒钟,眼睛再闭起来,务必要把西方三圣的像,映在心里。因为你有经教的功夫、你也有心性的功夫,再把西方三圣的像映到你的心性当中,你的心就是西方三圣,西方三圣就是你的心,念佛一定要到这种自他——自心佛心不二的功夫。如果西方三圣三张太复杂,单观阿弥陀佛也行!师父,我比较不喜欢阿弥陀佛,我单观观世音菩萨也行,念观世音菩萨一样可以了生死,一样可以往生净土;通常是念阿弥陀佛。

如是重复的训练,将来你不需要看像,一观,哇!西方三圣就立刻现前,你的心只有西方三圣,绝不容许一丝一毫的烦恼,你的心完全清净,清净心只有西方三圣,虽然那个是假相;但是,将来就可以让你看到真相!没有这个善巧方便的接引修行方法,就硬要见佛,久了以后就发疯。方法一定要对,要不然第二种就要用师父所教的:三三四,就是十声,念了十声以后大拇指压一下,代表十声,阿弥陀佛;每念十声就压一个手指,十个指头压完了;你自己压就好了,不用很夸张的把手伸出来压给别人看。十个指头压完表示一百,一百的时候就观想脚趾头一只。再念,就是一百声,就压第二个脚趾头;第三个脚趾头,七百、八百到一千,一千的时候观想顶部,慢慢算下来,自己的五官:双眼、双耳、鼻、喉、心、双膝,共计一万。真功夫的,他会一心不乱的!

有的人说:那不就整天都在算数目了?不是,刚开始会比较勉强,久了以后,他的心就会定在那个地方。很多人都是用忏公的方法,拿大张一点的西方三圣图,可以收起来,看五秒钟眼睛闭上,眼睛就象照相机一样,啪!观世音菩萨拿的什么?是宝瓶、是杨柳;大势至菩萨是拿着莲花,还有耳环,不是现在的人才在戴,佛菩萨也一样在戴耳环。有一个妈妈骂儿子:男孩子跟人家戴什么耳环!他说:妈妈,你拜的观世音菩萨也有戴耳环啊!到时候西方三圣全部映在你的心,你的心全部都是西方三圣,即心就是佛,即佛就是你的心!诸位!净土法门没有这一层功夫,临命终说要万缘放下,一念提起,提不起来,光是病苦就会把你击倒了!但是,你现在用那个能所的心,能缘的心,虽然是意识心,还没有见性,所缘的境界,统统一直映,临命终,西方三圣他就会现前。同时不用到临命终,功夫到家的时候,在梦境当中就会有很多的瑞相,一直瑞相、闻到香味。就像师父以前在逢甲大学念书一样,一直很精进的念,非常精进,念了在运动场统统闻到香味!世间绝对没有那种香味,那看起来就是你找不到,那种香非常的香,不是世间的香。所以,我一直深信净土就在心,那时候非常精进,走路的时候都一直在念佛,为什么?那时候是知道生死是很可怕的、六道轮回是很可怕的,尤其是我们出生在那种家庭,真的,师父从小到大,无乐可言,没有什么幸福,根本就没有童年,从小就过贫苦的日子,就是受苦、捡破烂!父母仳离,你看到的都是不幸,要不然就是病苦。

我们那个屠口,你只要打赤脚回来,回到家都流血了!有一次因为踩到了破碎的玻璃,整个脚全部裂开来,血排出来。那个地方就是这样,环境非常糟糕,地上都是排泄物!为什么?没有办法,以前那种公用的厕所,要跑到很远的地方,有一点距离,你知道吗?一出来就是垃圾堆,空气很不好!那时候没有卫生纸,都是用冰棒的木片去刮拭,那种环境很难形容!哪有什么洗?从小到大过那种生活;吃的就是菜市场捡的,有钱人家的学生可以补习,我们就没钱;有个优点就是很会念书、头脑好。所以,那种家庭活到现在的回想就是:这个世间就是唯苦无乐;或者是我们有任务再来的,让你真的体悟到:哎呀!这个世间实在是没有一处什么叫做幸福快乐,我们更没有什么童年,从小没过过生日,只有在电视上听唱过生日快乐,哪有什么蛋糕?没有,从来没有!这个世间透视以后,就知道要修行,如果不了生死,下辈子再来,那就会很惨了!

念佛要得体、要得力,方法要正确,了生死其实是易如反掌。现在我们快结束了。我们念几声佛。实修其实是很重要的,有的人只想听经不想念佛不是对的,实修是非常重要的,你悟明心性以后,即心就是佛;但是你一定要事修,这后面讲得很清楚,《楞严经》的话,他先微密观照,开采如来藏性出来,后面他就是叫你实修。师父的年岁愈来愈大了,现在讲《楞严经》,将来我们会开净土法门;师父的晚年就是二种:一就是修安乐妙宝,二就是念佛,百年后就是这样走。我们早就下定决定要这样走,因为没有路可以走,就是要好好的念佛、好好的持诵安乐妙宝。安乐妙宝本身就是有非常强大的力量,像师妈往生,我一直很有把握,因为师妈每次都叫师父给她加持,修安乐妙宝,她从来不缺席,就灌顶,她一定往生。每次来第一个吵着要灌顶的就是她!所以,这个力道是很大的,我要走的路线就是这样,一直到临命终,就是念佛。所以,实修很重要,念佛的时间跑掉了,是很不应该的!

诸位请合掌,跟师父念回向:愿消三障诸烦恼,愿得智慧真明了,普愿灾障悉消除,世世常行菩萨道。愿以此功德,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;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;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。

注:楞严经 《七大即如来藏周遍法界》内容竟,下节进入《审除细惑.说二如来藏》学习。

慧律法师楞严经讲解视频目录01~180链接(未完)

楞严经讲解181:注意这个循业妄现;就你现在看到的什么都是你的业所影现的

楞严经讲解182:识借由根而显,识不是根,这个是非常重要的观念

楞严经讲解183:对一个人产生一种痛恨恼怒等情绪,这个就是我们本性的第二个月亮

楞严经讲解184:我们的面目是不思善不思恶,对错是心的观念,观念是心的影像

楞严经讲解185:修行人不必在饮食上一直超过本分事的享受,大部分的人是吃坏的

楞严经讲解186:看到的那个法尘只是影像。影像会变成一种观念跟回忆

楞严经讲解187:这个识并不是坏事,如果一定要坚持识是不好的,那你就不能见性了

楞严经讲解188:意识心就是执着影像,影像名之为法尘,而法尘并无实物亦无实体

楞严经讲解189:化有为无、化繁为简、化生灭为不生灭是修行人

楞严经讲解190:佛陀讲没有生死,是讲性没有生死,不是讲相

楞严经讲解191 :心胸度量的大小会影响你将来转世投胎

楞严经讲解192 :下无间地狱的人是一点福报都没有,福报全部用尽享尽

楞严经讲解193:真正忍辱的人下辈子将拥有如大地的大用,能承载一切

楞严经讲解194:万法'但有言说,都无实义',三藏十二部经典全部都在这八个字

楞严经讲解195:尘无尘相,根无根性,识无识性,都是非相、空相才有办法进不生灭

楞严经讲解196:无论在任何时空哪个人拿到楞严经,真有心去研读,这是大善根人

楞严经讲解197:你实在不能体会识转化成性的话,就记得凡事往好的去想

楞严经讲解198:地水火风统统是本性显现出来的东西,我们要用本性修行

楞严经讲解199:地水火风空如果变成一种业力的话,众生是循业而来就会死在这五种果报

历史文章阅选读一(点击标题观看)

历史文章阅选读三(点击标题观看)

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

净空法师《法华经大意》目录01-66(全)

宣化上人法华经浅释 01--102 (全)链接

宣化上人六祖法宝坛经浅释01-23目录(全)

元音老人楞严要解目录链接

慧律法师楞严经讲解视频目录01~180链接(未完)

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 01-230目录(未完)

祖师大德悟道因缘 集 链接

阿弥陀佛的故事十集链接

宣化上人教念楞严咒,万佛城教读慢诵楞严咒

慧律法师教念楞严咒,文殊讲堂唱诵楞严咒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